回复竹林惜月:2020年的第一场电影,全程我都在好奇,杜淳演的军官到底是哪里人是什么口音。。
回复别跑跑:这部根本就是伍迪艾伦的输入法——常年未更新的语料库、自动联想式的戏仿调用;媚法美国电影教授与媚美法国导演同场竞技的桥段还蛮有趣 伍迪艾伦仿了一揽子欧洲大师 最终精神内核仍然是继承奥逊威尔斯-约翰福特-马丁斯科塞斯这一美国传统——坚守半生、家庭破碎、事业失败的男人 认可的价值被人嘲弄 厌弃的事物受人追捧 在空前的失败意识牵引下全身心投入到对“失足”女性的拯救之中 试图重新锚定价值 却又太自省以至于不会认识不到这一拯救只是自我欺骗 显出几分悲壮;当然这部里面的“破碎”夹带了超乎情理的温情 结合片尾主角的自说自话 又将这种自嘲带上了另一阶 倒算新颖;斯托拉罗标志性摄影在这部里没啥子用 补这一大堆室内光源净耗电费了;影片最后告别的意味好浓 虽然一部不如一部了 但还是希望老头接着拍下去T T;
回复莱克尔博德:平庸的困境是中年危机中最可怕的敌人,日复一日循规蹈矩中的自我怀疑。酒精之符号本身就带有突破禁忌的快感,为青年人带来成熟的错觉,给中年人营造走出异化的幻境。成年人的饮料是享乐主义的,因为异化的麻木需要外界的刺激才能想起及时行乐。千分之零点五的欢欣阈值,仿佛一切困难都能迎刃而解。但酒精终究不是灵药,人生的苦难只能由自己找解。温特伯格还是保留了很多当年dogma95的美学体系,很节制沉稳的语言,浅景深,强化了现实孤独压抑的状态;映衬之下最后的释放,麦叔的emancipation dance画龙点睛,太美了,弥补了略显生硬的剧作缺陷。而这种乐观解脱仍是喷洒的酒精带来的临时幻境,接下来该怎么办呢,没有人能给答案。带着体内百分之零点一的酒精看完,与《最卑贱的人》《失去的周末》等一起能办个酗酒劝诫影展了